导师风采
赖卫华老师
魏华老师
郭亮
徐锋老师
许恒毅老师
万翠香老师
陈雪岚‍‍老师
熊勇华老师
桃李天下
2015届毕业生留念
2014届答辩纪念
2013届答辩留念
2012届答辩留念
2011届毕业生留念
2010届毕业生
2009届毕业生留念
2008届毕业生留念
2007届毕业生留念
联系我们

地址:江西省南昌市南京东路235号南昌大学青山湖校区

管理员:冷远逵

联系方式:ykleng@ncu.edu.cn


陈雪岚老师(教授/博士生导师)

 二维码 2438

陈雪岚,女,1970年1月出生。博士,教授,博导(可硕博连读)。2001年获南昌大学食品技术的硕士学位,2005年获江南大学发酵工程博士学位,并于同年7月在江西师范大学生命科学院任教至今。目前研究的方向主要是两个方向:“食品安全检测” 和“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自2005年7月于江西师范大学生命科学学院工作以来,主持了4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其中3项于2012年12月、2015年12月及2017年12月结题),江西省“5511”创新团队1项,2项省级自然科学基金,1项省教育厅课题(2010年结题);在核心期刊发表论文40余篇,其中SCI 10余篇;2012年主编科学出版社的教材《基因工程试验》1本,2013年作为副主编参与编写科学出版社的教材《分子生物学》1本;获发明专利4项。

  • 联系方式:xuelanchen162@163.com

  • 工作经历:

2005.07-至今     江西师范大学生命科学学院,任教

2001.09-2005.04   江南大学发酵工程专业,博士

1998.09-2001.07   南昌大学食品生物技术专业,硕士

1992.09-1998.07   江西省远东节能热电总公司,职员

1988.09-1992.07   江西工业大学粮食工程专业, 本科

  • 研究领域:

主要研究领域为采用代谢工程手段构建高产氨基酸的菌株和采用免疫学手段研究食品安全的快速检测技术。搭建了无痕敲除基因的技术、生物信息分析技术、快速检测技术等。

  • 教学情况:

分子生物学、生物信息学、基因工程和分子生物学实验。

  • 科研项目:

  1. 2019年,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Tween 40DtsR1对钝齿棒杆菌精氨酸生物合成网络的影响机制研究(3196004),在研

  2. 2017年,主持江西省“5511”优势科技创新团队项目:高品质鱼鳞明胶制备的关键技术中试(20165BCB19004),在研

  3. 2016年,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钝齿棒杆菌FarR蛋白对精氨酸生物合成网络的调控机制及其与ArgR的关系研究31660019),在研

  4. 2013年,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基于基因组测序及基因组尺度代谢网络分析的钝齿棒杆菌产精氨酸分子育种研究”(31360219), 2017年结题

  5. 2011年,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建立无毒ELISA体系检测食用油中苯并芘的方法学研究311603232015年结题

  6. 2009年,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钝齿棒杆菌精氨酸生物合成途径中argR基因调控机制的研究(30960012),2012年结题

  • 代表性论文:

  1. Yaofeng Zhou, Sicheng Xiong, KangKang Zhang, Lin Feng, Xuelan Chen*, Yuhao Wu, Xiaolin Huang, and Yonghua Xiong*. Quantum bead-based fluorescence linked immunosorbent assay for ultrasensitive detection of aflatoxin M1 in pasteurized milk, yogurt, and milk powder. J Dairy Sci. 2019, 102:3985–3993

  2. Minliang Chen, Xuelan Chen*, Fang Wan, Bin Zhang, Jincong Chen and Yonghua Xiong*. Effect of Tween 40 and DtsR1 on l-arginine overproduction in Corynebacterium crenatum. Microb Cell Fact, 2015, 14:119-129

  3. Bin Zhang, Fang Wan, Yulou Qiu, Xuelan Chen*, Li Tang, Jincong Chen, Yong hua Xiong* Hua*.Increased L-arginine Production by Site-directed Mutagenesis of N-acetyl-L-glutamate Kinase and proB Gene Deletion in Corynebacterium crenatum.. Biomed Environ Sci, 2015, 28(12): 864-874

  4. Hong Duan, Xuelan Chen, Wei Xu, Jinhua Fu, Yonghua Xiong*, Andrew Wang. Quantum-DoT submicrobead-based immunochromatographic assay for quantitative and sensitive detection of zearalenone. Talanta, 2015, 132 :126–131

  5. 李双,陈超超,陈雪岚*. 基于万古霉素建立荧光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金黄色葡萄球菌. 生物工程学报,2018,34(9): 1510-1517

  • 专利:

  1. 检测残留兽药的荧光微球试纸条及其制备方法CN101435823.B,排名第四 2012,6-27

  2. 一种荧光免疫试纸条的制备方法及定量检测CN101493460.B,排名第五2012-8-8

  3. 检测氯胺酮和甲基苯丙胺的荧光微球免疫层析检测卡的制备方法. CN101556280B,排名第一2013-4-24